举报
看“煤老粗”如何“玩转”高科技LED
多元化并非拣到篮子里都是菜
在郴州有色产业园内,大名鼎鼎的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与此。
几栋不大起眼的厂房,显得有几分神秘。
6月下旬,记者来到该公司一探究竟。“车间里连蚊子都飞不进去。”副总经理戚运东开着玩笑,带记者换装、除尘,穿过4道门,才进入全封闭车间。
隔着透明的玻璃,记者看到,车间里摆满了一台接着一台的LED生产与检测装备,被白大褂、帽子、口罩、手套等裹得严严实实的员工,正忙个不停。
这里,拥有全球顶尖的LED专业生产、检测设备,是我省惟一的LED外延芯片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蓝光芯片生产基地。“仅1500万元一台的MOCVD芯片生产设备,我们就有32台。”戚运东颇为自豪地说。
挖煤的为何能搞出这样顶尖的高新技术产业?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做好"煤"这篇文章的同时,跳出"煤",做好2至3个有竞争力的非煤产业。”在煤堆里摸爬滚打数十年的湘煤集团董事长覃道雄认为,资源性企业要生存、发展,产业有限多元化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多元化,应高起点切入,其产业应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与盈利能力,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其实,湖南煤炭产业的“多元化”有过惨痛的教训。湘煤集团成立以前,省属国有煤炭企业非煤产业遍地开花:酒精厂、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小电厂、服装厂一哄而上,养鸡、养猪、种红薯样样尝试,前后投了10多个亿,捣弄了二三十个项目,但投资大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湘煤集团非煤产业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几经考察、论证,2008年,该集团果断拍板进军LEDLED照明照明这一发展前景诱人的新能源产业。
LED,作为第四代绿色照明产品,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特点。有数据显示,同等光效的LED灯,比白炽灯节能80%以上,比节能灯节能50%,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照明器材。
近10年来,全球LED产能年均增长超过20%;世界主要发达guo jia纷纷把LED作为新能源产业优先发展。
近年来,LED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基本上扎堆在产业链低端的封装、产品应用环节;其核心的“芯片”却供不应求。2009年,我国LED芯片需求量为1056亿只,但国产率仅为52%。
洞察LED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现状后,湘煤集团将非煤产业锁定这一“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且直接进入产业链高端的芯片制造。
请来“外来和尚”念真经
一群成天在煤矿进进出出的人,如何玩转LED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个明智的企业家,要善于借用外脑。”覃道雄说。
华磊光电成立之初,即引进台湾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产品研发。
2009年,华磊光电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此后,相继与中山大学成立战略联盟,与中科院LED照明所guo jiaLED照明照明工程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
求贤若渴的华磊光电,敞开胸怀,延揽海内外高端专业人才。
毛自力,来华磊光电之前是北京新华联集团的投资理财高手,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集技术、管理、理财、投资特长于一身。
湘煤集团把毛自力从北京请到了郴州,出任华磊光电总经理和法人代表。
对此,有些人不理解。但覃道雄很开明:“用人不疑,只要有能耐治理好一个企业,就要创造条件放手让他干。”
公司副总经理戚运东,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这位江苏籍的年轻人,正是看中了华磊光电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毅然从深圳来到湖南,投身华磊光电。
在华磊光电,记者了解到,近1000名员工中,有6名博士、50名硕士,大专以上学历者近400人;这些专业人才,全部从外面引进。真正来自湘煤集团的员工,总共不到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