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LED产业的“七年之痒”
  作为新兴行业,短短7年时间,重庆的LED行业获得迅猛发展,企业数量从零发展到近百家。由于未能掌握芯片等核心技术,伴随企业数量增长而来的,是同质化竞争激烈,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遭遇7年之痒的重庆LED产业该怎么办?
 LED发展受限LED企业云集:LED产值年增三成
 LED照明产业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重庆市LED照明研发和产业联盟的高晓霞教授表示,我市LED产业真正起步始于2005年,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了现在的近百家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各企业开始释放产能。
  重庆LED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重庆LED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年产值超过20亿元,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
  LED企业缺核心技术竞争激烈:利润普遍下滑
“2004年在高新区建厂时,LED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但好景持续了不到3年。”目前行业利润已经大大降低。
  小企业生产堪忧,行业巨头的处境也并不乐观。XX公布的2011年度财报显示,照明电器产品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4.7%至966万美元,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9%至16.4%。
 主因在于同质化竞争激烈。
  重庆市LED照明研发和产业联盟的高晓霞教授也持相同看法。她认为,LED产业涉及原材料、生产、封装等多个产业环节,由于中下游产业技术门槛低,大量企业扎堆进入,“目前重庆的LED企业,80%以上都集中在封装、应用等中下游产业上,不仅稀释了行业利润,还使得同质化竞争极为严重”。
“LED企业处境艰难的根源,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LED行业专家说,整个LED产业链,上游芯片基本上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中下游企业的芯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对上游芯片的采购价格不具有话语权,导致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上游企业占据LED产业链70%的利润,中下游加在一起也仅占30%的利润。认为:“产业上游的芯片成本已经成为公司主要的成本支出。”
“中低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定价权,同质化又使得产品供过于求,为了消化产能过剩积压的产品,各厂家打起了价格战,行业利润被摊薄。另一方面,价格战又给了国外产品更大的压价空间。”无奈地表示。
  重庆led产业急需来一场“革新”来度过此次“七年之痒”,一方面需要LED企业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力量;另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与扶持。
本文由全彩led大屏幕(www.gtek.hk)编辑!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