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勤上模式”
  倒闭潮、质量门、无标准、普及难……这一系列发生的事件无不制约着我国LED照明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困境寻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众多LED企业面临的大考。从2010年开始,勤上光电开始相继推出“A计划”、“A+计划”、“B计划”,以平民化的价格推进LED室内照明和路灯照明的普及。此次勤上“工厂孵化计划”是全方位复制勤上DNA,建设一批全新的LED明星工厂,但是它真的能突破目前行业发展的瓶颈吗?
  从“贵族”走向“平民”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国内LED照明产业可谓是井喷式发展。然而,这火热的发展大势中,LED照明行业投资过热的迹象明显。同时,LED行业恶性竞争现象开始显现。广日电气总经理吴文斌告诉媒体,同样功率的LED照明产品成本是传统照明产品的3-4倍,但是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LED照明产品却以低价抢占市场,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为攻破难关,近日,作为LED行业内领头企业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工厂孵化计划”,将十多年成功探索经验和技术研发设计平台、规模化量产能力、商业模式及上市运作经验等与合作商共享,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套餐”和涵盖工厂建设、生产营运、专利技术、营销、资本运作、品牌建设等一站式服务,以有偿服务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再造一批“勤上模式”工厂。
  “向合作方提供核心模组,分享供应链,并提供生产管理、技术研发、项目检测、项目申报、专利授权、营销策略等全方位支持”是此次东莞勤上光电“工厂孵化计划”最核心的内容。勤上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推出这一计划,就是希望投身LED照明的企业能够借鉴我们探索过的经验,站在我们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避免再走那些我们已经走过的弯路,这样一来,企业拥有完善的生产链并不再是件难事,投资能得到合理的规划,产品的质量也有所保障。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分享经验,不断进步,才能使我们的LED产业发展得更快,赶上国外水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LED照明产品要推广,整顿行业风气、规范产品市场,重新树立LED照明产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公信度已显得迫在眉睫。这不仅意味着LED行业的杂乱现象将得到有效减少,LED行业标准的建立也将得到加快,届时,民族LED照明产业将以全新面貌崛起,抢占国内外市场。这一计划的推广,必然使LED行业存在的盲目投资、恶性竞争现象得到减少,一种全新的LED行业面貌也将树立起来,有利于LED照明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普及。
  而就近年来,国内LED照明行业频现企业倒闭、产品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根源就是国内LED照明产业缺少标准。要制定标准,而且是高起点的标准,行业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先提上去。勤上光电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作为国内较早一批进入LED照明行业的企业,勤上光电一直非常关注国内LED照明标准的制定,此次的工厂孵化计划也是希望能促进广东省率先建立LED照明地方标准;如果国内有500家这样的合作伙伴,勤上光电将拥有对上游更强的议价能力,‘贵族’产品平民化将会实现。”据介绍,一方面,勤上光电将通过资源共享帮助国内LED照明企业提升自身的实力水平;另一方面,勤上光电将联合合作企业,在LED照明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使用和服务等领域开展非营利性技术合作,达成行业共识,从而为促进整个产业高标准的制定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实现政府、企业、勤上“三赢”
  通过“工厂孵化计划”,合作企业可以共享勤上打造的全球最大的集约化采购及生产体系,可以获得一系列的专业解决方案,如展厅建设及工厂“从零到投产”的系统服务、专利授权和技术指导、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产品检测服务、生产管理、商业模式、项目申报、营销策略和上市融资等,全方位复制勤上DNA,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勤上”工厂孵化计划“可为各类合作商量体裁衣,项目发展空间大,投资回报高。”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投资5000万元,通过”勤上工厂孵化计划“一站式服务,预期营收可实现1亿元/年。投资逾亿元,还可由勤上整合资源协助股改和IPO上市融资。”
  据了解,拥有丰富社会资源、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均可轻松准入“工厂孵化计划”,借力勤上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资成功进入半导体照明行业,创建自有品牌,并参与区域市场重大工程招投标项目,主导区域市场LED路灯改造和LED户外、室内照明应用潮流,实现市场收益、土地资源、政策补贴等综合效益。同时,“工厂孵化计划”也有助于当地政府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建立LED半导体照明强大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增加税收及就业机会,促进节能减排,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LED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将占据通用照明市场30%的份额,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在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成熟的产业基础下,“工厂孵化计划”的适时推出,或将在行业内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短期内政府采购仍将是LED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央采购计划实施将直接对入围的LED企业,这对国内LED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勤上光电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企业,早已洞悉到LED将会在全国广泛应用的必然趋势,专注LED应用技术的研究,不但解决了散热瓶颈,还研发出一系列亮度高、光衰小、稳定性好,并可自动调低深夜发光功率,有效节电60%以上的产品。
  LED价格一直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政策支持,关键还在于企业在产品技术、量产能力、市场营销等硬功上的修炼。
  勤上光电一直致力于LED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整合各种核心技术、创新系统,在多项应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通过打造全球最大的集约化采购及生产体系,凭借大规模化的量产能力形成较强的产品议价能力,促使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而集约化采购以及丰富的供应链资源,正是产品价格的“催化剂”。
  “孵化”背后的隐患
  LED产业近年来迅速升温,但随着资金集中涌入,很多扩产后遗症正开始浮现:核心芯片上受制于人、忽视应用技术的开发、产业供过于求。“孵化”有利有弊,不能只放眼于生产,扩产。
  2011年国内共有7家LED行业企业在A股市场实现IPO,累计融资金额为36.25亿元。2012仅1季度,已经上市和过会待发的LED企业就有8家,比去年全年LED企业上市公司总数还多。仅在3月份上市和过会的一共有6家。上市公司都集中在中游的封装以及下游的应用环节。LED行业的IPO大潮在2012年继续上演。这些拟上市企业逐渐由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向辅助材料、设备等方向延伸。但是这些企业雄心勃勃,所募集的资金无一例外地用在了产能扩建项目上。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目前中国LED照明产品的芯片主要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进口。全球范围内,高性能芯片主要掌握在丰田合成、科瑞、飞利浦、西铁城等六家企业手中。在一个LED灯生产中,芯片采购占去成本多大比重?“如果采购免责芯片,大约是总成本的50%。”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晓说。
  LED芯片是LED照明的核心材料,但国内相关技术和产业仍处于孵化期。一位国内LED企业负责人透露称,目前已上市1LED企业募资资金多趴在账上。这些上市公司大多处于LED产业链末端,融到的资金并未用来技术升级或是开发核心技术。LED企业上市融资带来的直接结果很可能是产能过剩。
  孵化短期可以解决诸多弊端但并不能“包治百病”。比如从短期来看,标准要求越高,那么做应用的厂家就必须买上游好的芯片。上游核心技术暂时不能发力,“提升应用技术”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最具可行性的发展空间比如散热、配光、电源核心技术、LED颜色一致性等技术。一旦在这些技术上有所突破,也将使企业能够在LED应用领域中创造核心价值。现在很少有企业静心去做这些事情,大家还停留在扩张产能、跑马圈地的阶段。产品严重同质化。
  “孵化”模式,企业不能盲目跟风,不能只重投产而忘研发。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