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发改委推能源总量控制将促进LED灯普及
据《南方周末》报道,发改委正在研究推动各省区能源总量控制政策,以应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能源压力,这将促进LED灯的普及。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十分惊人,电力消费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对GDP的强烈追逐致使能源需求旺盛,而以煤发电为主要能源形式又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中央政府对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承诺又迫使减少能源总量及用电总量,在左右为难之间发改委小学研究推动各省区能源总量控制政策。
残酷的现实已经给政策制定者们上了一课又一课——能源消费总量屡屡破线,仅靠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和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本拉不住脱缰野马般的能源消耗。“十一五”末期,当各地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拉闸限电才勉强将能源强度下降了近20%时,能源消费总量却突破了30亿吨标煤。30亿吨原本是2020年的预期。能源学界逐渐形成共识,要拉住这匹脱缰野马必须需要另一条缰绳——能源消费总量。不过,这条缰绳并不好控制。
早在2010年10月全国发改系统工作会议之前,“能源强度&能源消费总量”的“双控”方案,就第一次在一份发改委的内部刊物中被提出。从2010年上半年起,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效中心主任杨宏伟和他的同事,受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委托,开始了一项名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专题研究.在两年的时间里,杨宏伟等人挨个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方法,比如,从供应端分能源品种(煤、油、气、电等)控制,从消费端分行业(工业、交通、建筑等)控制。结果发现,能源总量控制是个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即便忽略掉能源统计核算中的技术细节,从供应、消费两端控制能源总量,都很难找到“抓手”。
更现实的难题是,经历了“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洗礼,从中央到地方、企业,均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而能源总量控制,却一无所有。
遍寻妙方不得的窘境中,单位GDP能耗(即能源强度,亦可简称“节能目标”)弹性控制的建议被提出。所谓节能目标弹性控制,是指依据GDP的增速,动态调整节能目标。即GDP增速可以破预期,但节能目标也要相应调高。这对地方通过做大GDP来完成节能目标将提出更高要求,也以隐性方式控住了总量。不过,这一建议目前只反馈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层面,尚未得到高层确认。
能源总量控制必然导致用电紧张,控制居民用电与控制工厂用电都会影响地方财政,提高用电效率是唯一的可行的对策,LED灯是目前唯一立竿见影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用电量的方法,可以预计,不管国家层面也好还是地方层面也好,都会大力推动LED灯普及。
十二五节neng减排规划以及淘汰白炽灯的规划出台,都表明发改委把LED灯作为实现能源总量控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相信随着LED灯价格的走低,LED灯普及的速度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