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LED企业与国际大企的差距
  古语有云:“虎豹之子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鸿鹄之蔻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我们把这句古话借用在当今中国LED企业的现状上也恰如其分。自进入LED行业以来,中国LED企业从最初的稚弱牛犊到逐渐小有成色再到如今的可圈可点,短短的几年时间见证了中国LED企业可雕可扶的潜力。鸿鹄有大志,心念四海,羽翼未丰之时便会加紧修炼。同样,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中国LED企业显然羽翼未全,起点较晚,差距明显,尤其是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等领域需要自我提升的地方不可胜数。然而,这种差距并非天壤之别,志存高远,后来居上,只要沉心研艺,中国LED企业定能大放光芒。
  既然可以望其项背,那么中国LED企业到底与国际大企差在哪里;面对国际大企来袭,紧锣密鼓布局中国市场,国内LED企业修炼之路如何行进;正视能力短板,发展之机如何有效把握?面对诸多疑问,国内LED企业必须了然于胸,心有所思,方能气定乾坤。
  国际大企当道,国内LED行业任重而道远
  2011年年底,第八届中国国际LED照明照明展览与论坛活动在广州隆重举行。国际性的行业盛典,不仅汇聚了国内外众多LED知名企业,而且第一届国际LED照明联盟成员大会也在此热烈召开。国内外各大名企的碰撞和冲击,我们真实而强烈的感受到了国内企业与国际大企之间的差别。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主席介绍到,在全球LED行业的整体营销额中,Nichia、Cree、OSRAM这些国际巨头纷纷占领排行榜的前几名,并且远远的超过对手。而中国的LED企业从规模及技术实力上来看与国际知名大企相差甚远,这是事实,也是国内LED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瓶颈障碍。
  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整体规模较小。
  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中国LED企业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且力量分散。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LED企业平均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最大的芯片企业年销售收入也不到10亿元,约1亿多美元,而美国科锐公司2011财年(截至6月26日)营收创纪录的达到9.876亿美元,相比2010财年的8.673亿美元,增长了14%。此外,2011财年第四季度收入为2.43亿美元,达到公司目标收入范围(2.25亿—2.45亿美元)的高点。差距是很明显的。随着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和大规模应用市场的形成,对LED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产品性能的要求会更高,对LED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第二,从生产层面上来看,多为后端产品。
  自从国内主要是大陆LED投产以来,一直发扬“山寨”水准跟风欧美,生产多为后端产品。国内虽然不断引进高昂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但在前沿技术方面与国际大企依然存在相当差距。尤其是在芯片制造及高品质封装上,国内虽有企业宣布建立研发中心开发芯片但依然表现疲软。对于有尖端技术要求的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大都望而怯步,纷纷转向封装、应用等人力密集型领域。过多的企业把竞争都投入到后端产品当中,渠道的缺乏和不成熟以及品牌的缺失造成低端产品充斥,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比较混乱。
  第三,从知识产权上来说,核心专利匮乏。

回复数 1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