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照明设计是一大败笔
  在2012年北京照明展召开之际,展馆那边热热闹闹,但位于离展馆不远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却也不冷清,在寒冷小雪中的一楼报告厅,此时正是一场照明设计交流的暖意天堂。
  众多博物馆业主、陈列师、照明设计师等济济一堂,专门听取美国碧谱照明设计大师周炼先生的讲座。
美国碧谱照明设计大师周炼先生  一头白发,68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周炼先生站在讲台上兴趣盎然。他在美国从事照明设计多年,做过无数的博物馆照明设计,代表了世界上同行业的照明设计高端水平。
此时他正以两个实际案例来跟听众交流,一个是苏州博物馆,一个是大同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他都亲自去考察过,拍了很多的实地照片,放出来一一对比。
  周炼提到,苏州博物馆外型优美,处于江南水乡,在建筑上充分利用了水的倒影,在外表来看真的是很美,但进到里面却是一大非常失败的照明设计败笔,作为同行业来说,虽然不知道是谁做的,但是看到这些情景还是比较痛心的。展馆里设了很多玻璃瓶子装着展品,这样在拍照的时候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
  他认为苏州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色温的不协调:日照与人工照明的色温不调和,使得展览品本身的照明效果不调和。
  二、自然光与橱窗展品的位置不协调。
  三、建筑系统与展陈系统关系不协调。
  四、照度的次序(视觉次序的规划)不够严谨。
  五、展示流程没有顾虑到陈列橱窗与阳光的关系。
  六、维护过程中,买的灯泡颜色不对。
  七、也有已损坏的灯具还没来得及装灯泡的。
  八、照明灯具的硬件本身也有问题。
  而大同的美术馆则带来了比较成功的照明设计体验:
  一、色温非常统一。
  二、用照度和光的方向感来强化立体的感受。
  三、不同的雕塑、艺术品之间的尺寸大小以及所强调的线条、造型。光可以加强这些地方的区别。
  四、光可以把他们融合在一起,而他们每一个单独的特征反而被强化了,得到了舒适的参观体验。
  有对比才有进步,有批评说明已受到了关注,敢于承受批评才能使下一步走得更好、更稳,期待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 21.jpg

回复数 9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