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市场冷环境,垂直整合模式之考(转载)

本帖最后由 raolianjiang 于 2012-1-17 20:28 编辑


遭遇市场冷环境,垂直整合模式之考
2010年开始,国内有多家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开始持续投入布局全产业链。在当时看来,谁能垂直整合LED行业,谁就是大赢家。
然而,垂直整合模式可能导致利润受下游需求影响波动较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模式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如果下游需求放缓,可能导致公司各项成本费用无法向上游分摊,成本费用率可能上升。
不幸的是,去年由于下游照明应用市场需求释放低于预期的影响,众多处于垂直整合阶段的国内LED企业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目前还只是垂直整合的前夜。”对于目前国内LED照明发展的现实情况,山东浪潮华光董事长郑铁民对高工LED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高工LED CEO张小飞博士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国内LED企业还没有进行垂直整合的资格。而这种所谓的资格体现在诸多方面,在技术、市场等不成熟的情况下,做整条产业链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上游急刹车
“现在你自己也做封装和应用,你又找封装和应用企业做生意,人家会买你的帐吗?如果你做的是封闭式,上中游必须要产能匹配,如果不匹配就很麻烦。” 东莞勤上董事长李旭亮向记者道出了目前国内部分外延项目的尴尬境地。
据高工LED记者了解,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无法按照此前投资预期顺利打开,现如今国内几乎所有外延项目都在面临着芯片库存积压的问题。而最让部分着手产业垂直整合的企业尴尬的是,自身上下游产能匹配以及与下游客户竞争的问题。
以国内最大的LED外延厂商三安光电为例,截止去年11月,公司总计约80台MOCVD处于开工状态。根据三安光电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目前的芯片库存已经达到9亿元。
而据高工LED记者从相关人士得到证实,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德豪润达布置于扬州的MOCVD已经延缓生产。
纯粹依靠外销的外延芯片厂家日子尚且如此,对于那些正在布局全产业链整合的企业来说,恐怕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大。在目前需求和产出极不对等的情况下,企业做向上垂直整合,大量购买MOCVD设备,无异于揠苗助长。
近日,高工LED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真明丽扬州生产基地由于一直找不到合作方而处于停工状态。而江门基地因此前人事变动和产品良率偏低影响,一度传出公司外延芯片生产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当记者致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时,对方给予的回答是不便透露。
灯饰起家的真明丽,从2003年开始跨入LED封装,再到2008年进军LED上游外延芯片制造,被业内喻为第一家在LED照明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的台资大陆厂。真明丽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时选择跨足LED芯片领域,主要是台湾芯片还无法进口到大陆,大陆LED芯片技术又尚未成熟。公司为确保原料来源并降低成本,才进行的垂直整合。按照当时的说法,自制芯片可节省40%至50%的成本。
然而几年时间过去,国内LED芯片市场早已成为全球巨头的混战之地。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1月,国内市场LED大小功率白光芯片价格近两年降幅最高达70.71%。
根据真明丽发布的2011年半年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真明丽上半年收入7.88亿港元,同比增长7.9%,亏损1.02亿港元。真明丽在财报中表示,由于经济环境变差,导致客户订单额度普遍缩水。而国内LED的过度投资,导致LED产能明显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快速下滑。
而据记者了解,国内另一家跨足上游的封装企业国星光电,目前已经有MOCVD投产。但相关消息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星光电从外面购买的芯片价格甚至比自己生产的价格还要低。这无异于打了自己一记耳光。”
对于停产,有上游企业表示,这是相当无奈和痛苦的选择。MOCVD炉子每停一天,不仅需要万余元人民币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当炉子再启动的时候,需要有半年的调试期。调试期过后,客户对芯片还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此计算下来,企业所消耗的时间和财力成本是巨大的。
一位从事中游封装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上游芯片商的生产规模大于需求,我们就不会下那么多订单。”



回复数 4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