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2010中国十大失意LED公司
当我们决定在业界独家推出年度失意LED公司榜单的时候,更多谈及的是这些公司的掌舵人在越来越复杂的中国市场竞争环境下所出现的决策错误或者失误甚至是退出LED产业,例如战略上的保守与激进,昔日的传统照明领军者丢掉再次领军新光源产业的绝佳机会,抑或是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们让人佩服之余,却在逐渐失去自身的优势。而另一些企业则是在转型LED的过程中遇到了类似技术、成本以及来自市场的压力而造成的短期困难。雷士照明
雷士照明自1998年底成立以来,销售业绩保持年均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12月31日过去四个财政年度的销售收入录得高达59.3%的复合年增长率。然而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2010年度LED照明收入不足2个百分点的营收占比。 2010年雷士第三次冲刺上市,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在15.3亿港元的募集资金中,雷士仅安排了1.6亿港元用于LED、HID等产品的研发。而在雷士此次上市前的全球路演过程中,投资者对于雷士LED业务最为关注,显然对于一家传统照明产品毛利率还能维持在30%左右的公司而言,LED仍然是一个被标上“未来”标签的业务。 尽管雷士照明一直宣称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LED照明的技术应用开发,并在上海光源电器研发中心成立了LED项目组,但直到2010年才在国内首次推出全系列新型LED光源及灯具产品。2010年,国内上市公司疯狂投资LED上游,而在大家争夺未来LED光源的上游资源时,雷士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2011年3月,雷士与科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某种意义上放弃了短期内进军上游的计划。
比亚迪照明
作为比亚迪继电池、IT、汽车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比亚迪新能源的又一应用领域,LED产业某种意义上应该承担拉动比亚迪整体发展的又一驾马车。从03年比亚迪开始启动了LED项目到2008年成立LED应用产品研发团队,在2009年led网产业研究所调研比亚迪基地时,400人的工程师团队在当时国内LED产业堪称豪华。
然而进入2010年,比亚迪汽车业务却出现滑坡,一度陷入裁员、经销商退网等危机之中。目前汽车业务和电池、电子产品代工业务,各自占据比亚迪收入中的半壁江山,尽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一再对外强调比亚迪志不在传统汽车和手机业务,而在于凭借这些业务的利润和技术积累,抢占未来的新能源产品市场。
然而在公司的年报中,电动汽车、储能电站、LED照明和太阳能发电产品都还只是很小的碎片。甚至在报表中,也不会为这几项业务分出单独的门类和列出业绩。
佛山照明
一直以来,佛山照明依靠成本的严格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在国内传统照明的上市公司中以现金牛著称。2009年,对于佛山照明来说,与欧司朗四年的“婚姻”,没有等来大股东LED技术的注入,却迎来了其更加凌厉的竞争攻势。但由于二者在很多项目上有利益共同点,分家的可能性暂时还不存在。同时后有行业后起之秀的追击下,佛山照明的LED之路不会平坦。 果不其然,2010年佛山照明便一度深陷“内幕交易”风波,董事长及董秘涉嫌内幕交易均被调查。加上与大股东欧司朗之间的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无疑拖慢佛照进军LED的步伐。 从2008年钟信才在股东大会上首次透露在海外寻求LED技术合作伙伴。2年时间里,佛照先后与国内及欧美、日韩等一些LED外延、芯片生产厂家进行接触,最终在2010年与美国普瑞公司达成牵手意愿。按照佛照的官方说法,双方的合作还仅是意向性的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