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LED双雄崛起 下一个成长十倍的电子新霸业
当半导体、面板都已跻身兆元产业,下一个能让产值成长十倍的新产业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这不是政府作多的口号,更不是产业大老放利多,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西进中国的台湾LED厂正一座座完工。
带领LED产业搭上这列成长快车的双雄,正是亿光董事长叶寅夫与晶电董事长李秉杰。他们一位是治军严谨的企业虎将,一位是身段柔软的协调者;一位是摆脱佃农家庭穷困命运的创业家,一位是不靠股权坐稳董座的经理人。在LED革命的大时代里,他们将是带领群雄,让台湾LED产值再增十倍的重要领航者。
尽管LED产业规模目前还很小,但由于未来成长空间很大,且符合环保节能趋势,因此国内前十大电子集团,每一家都透过购并或插旗等方式,快速切入这个诱人的产业。
鸿海、台积电等十大电子集团购并、插旗/逐鹿中国市场LED七雄并起
去年十二月,LED磊晶厂广镓光电办理现金增资;持有广镓股权近二成的大股东叶国一,每天不断接到许多业界朋友的电话,要求提供多一点认股额度。后来,他只得协调儿子叶力诚、稳懋半导体以及广镓董事长陈进财等运营团队放弃认股,最后才把额度「乔」出来。
让大集团抢破头的现增
广镓的现增桉总计募集三十六亿元,规模几乎等于目前的股本,尽管溢价达三十元,但仍有许多人挤破头想参与。原本广镓就有包括叶国一、裕隆集团及亿光等重量级股东,现增后又增加英业达、英华达、开发金控、普讯创投等股东,也让广镓的实力更为坚强。
由于很多人没有认到这次的现增,因此广镓已决定今年再办一次私募,让向隅的股东有机会入股。
广镓的现增桉,只是近一年来LED热潮中的冰山一角。从去年第二季开始,受惠于LED背光液晶电视(以下简称LED电视)的蓬勃发展,LED率先脱离金融海啸,成为最早复苏的产业,许多公司如璨圆、东贝及泰谷等公司,只要一增资就立即被抢购一空。
统计去年初至今,国内LED产业募集的资金近两百亿元,也是近年来LED产业募资金额最大的一年。
事实上,如果观察LED产业上下游的规模,目前其实还很小,全球只有近八十亿美元,也就是大约新台币二三○○亿元,以鸿海集团年营收达二。五兆元来算,才十分之一不到。
然而,由于LED成长率高,而且符合环保节能趋势,是未来成长性最大的产业,因此吸引各路人马抢。尤其是国内前十大电子集团,每一家都透过购并或插旗等方式,快速切入这个诱人的产业
国内最早切入LED磊晶的联胜光电董事长黄国欣就说,早在二○○四年,电子大集团就已看到LED背光及的大商机,因此许多LED公司都成为大厂的投资目标。例如他还在国联的时代,友达董事长李 耀就与他谈过,但因主导权问题而没谈拢,后来他从国联离开后,主导联胜与联嘉时,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也派人与他接触,希望收购他的公司;此外,郭台铭也与东贝洽谈过,只是都没谈成。
电子集团布局光宝最早
一位业者形容,LED早期是黑手行业,但因为产业走在对的趋势上,虽然获利普通,股价本益比却不断很高,每次办增资,要价都很高。至于国内许多电子大集团老板平均学历较高,因此,当电子集团与LED业老板接触时,就有如「台大电机帮」遇到「台北工专帮」,感觉有些看不起,以至觉得,与其高价参与增资,不如集团自己下来做,说不定做得更好。
因此,虽然电子集团也零星入主部分LED企业,例如鸿海拿下先进电,友达入主凯鼎,台积电透过创投投资美商Bridgux等。但后来电子大厂乾脆自己跳下来做,在上游磊晶厂部分,友达自己投资了隆达,至于先前参与投资璨圆的奇美电,也自行成立奇力光电。
璨圆光电董事长简奉任就说,早期璨圆的产能全被三星包走,当时公司内部都很高兴,但没想到景气一反转,三星又把订单砍到一张都不剩;后来,奇美电投资璨圆,让他觉得好像又找到新的机会,但最终奇美电还是自行投资设厂。虽然奇美电也教了璨圆很多库存管理的知识,但还是让他很受伤,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运营一家LED厂,一定要有长远的考量。」
若从集团布局来看,国内最早切入LED封装产业的公司,就是电子股票代号排第一位(二三○一)的光宝。早期国内LED磊晶人才,大半来自工研院与第一家LED磊晶厂国联,至于封装业的人才则来自最早在台设厂的德仪及光宝,从人才流动的角度,可以看出光宝有「LED始祖」的地位。
光宝靠着LED起家,之后再发展到电源及各种3C电子零件,目前集团内LED封装业务比重仍旧不小,营收大约已达八十亿元。
为了继续扩大各种产品面向的布局,○七年,光宝并斥资二十三。四亿元,取得光林电子七二%的股权。光林电子为主攻LED号志灯及大型看板的公司,过去客户以美国大型LED通路商为主,在美国LED号志灯市占率逾三成,仅次于奇异(GE),目前则把目标全放在中国市场,希望抢得中国爆发中的LED路灯商机。
过去,光宝的投资比较偏重在下游封装,在上游磊晶部分,除了投资晶电外,目前还投资旭明科技,由于技术能力超强,未来潜力不能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