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晶电拼专利 LED耀全球
传统的汽车刹车灯逐渐被红光发光二极体()替代,透过这新的技术,能让开车者在行驶时争取到多出一部汽车距离的反应时间,提高交通安全。
从交通号志灯、公共汽车的显示屏、乃至于LED大型看板,红光LED都是不能缺少的元件,这颗不起眼,小小的LED,却是晶元光电称霸全球LED市场的关键,让全球LED大厂都不得不和晶电“交朋友”。
晶电供应全球逾五成的LED电视,是全球最大的红光LED与前三大的蓝光LED业者,虽然在蓝光LED的产量上,前两大是日本日亚化和美国CREE ,但这二家没有生产红光LED,当他们需要红光LED晶粒时,仍需要回过头来向晶电采购。为了维持红光LED货源的稳定,这些大厂与晶电维持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虽然在蓝光LED互为竞争对手,但为了掌握红光的货源,也必须礼让晶电三分。
全球第一颗LED是在1960年代产出,从LED发展的历史看来,1996年才成立的晶元光电是相当年轻的公司,晶电能够快速崛起,关键是晶电在短短的四年内陆续纳入国联、元砷、联诠和连勇四家公司,最早成立时实收资本额只有2.2亿元,在14年内快速成长成为一家资本额76.89亿元的国际大厂。
开明管理 解决合并冲击
晶电藉由不断的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红光LED厂和前三大的LED蓝光厂,成为LED产业的“台湾之光”。
晶电是由一批研发团队的班底成立的公司,晶元光电董事长李秉杰回忆说:“当时工研院研发LED技术,具有商业量产价值,将移转给国内厂商,光电所所长林耕华找我出来设立晶电,我擅长管理,周铭俊专注在研发,我当时的想法是要二人一块打拼”,由于工程师比较保守,较不愿意投入风险较高的商业,但周铭俊信任李秉杰,两人一起合作。
在1996年,由国内多家LED 厂包括亿光、佰鸿、鼎元等联合组成晶电,当时的工研院光电半导体材料研究组长李秉杰出任总经理,光电所的经理周铭俊出任副总经理。这二人合作超过20年,以尊重专业的精神,让晶电在历经二次合并案能够快速将工程师和技术进行整合,李秉杰和周铭俊后来也成为新晶电董事长和总经理。
晶电执行副总张世贤认为,公司在不断合并的过程中,能够致胜的关键其于“诚、新、捷、容”的企业精神。在合并的过程中会面临文化的冲击,透过「包容」的精神与开放的态度,让晶电不断重生。目前的七个厂房,五座在北部、两座在南科,南科的二厂就是来自于元砷、联诠和国联。晶电的管理模式是由原来的公司主管各自管理工厂,周铭俊每周南下与主管面对面沟通,高阶主管采取开放的态度,任何决策都会在会议中充分讨论,一旦达成共识,就全力以赴。
LED产业很多是老板强势领导的风格,不过在晶电却是一家尊重员工的公司,一个晶电的员工说,在晶电任职近十年,从没有听过董事长和总经理对员工大小声,他说:“员工被罚站、或是被骂得没有自尊心这种事,是不会在晶电发生的。”
如果摊开晶电的公开说明书,李秉杰和周铭俊的晶电持股不到0.3%,不过他们的专业,却赢得大股东包括联电集团、亿光、万海集团的尊重。
定位清楚 聚焦磊晶制造
晶电也曾有过惨淡的岁月,在2000年到2001年,一年的营收约5、6亿,现金有时不够必须到处借钱,但这并没有浇息他们在技术上的着手,日以继夜的开发新技术,2003年晶电发明导电玻璃(ITO)的专利,让2004年的毛利率跳升到40%.
晶电目前在全球LED的产业地位中,定位相当清楚,它是全球前五大LED厂中唯一焦聚上游的磊晶制造业者。在美国LED磊晶大厂CREE跨入下游封装后,目前世界的LED大厂日亚化、CREE、欧司朗、日本丰田合成、Lumi、晶电等,只有晶电聚焦在上游,可以跟客户维持很强的信任度,这正是晶电最大的价值,让国内外的封装客户相当信任。
客户导向 获利挑战新高
李秉杰最常挂在嘴上的就是“your products, we care”,这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作法,让晶电能够从金融海啸后快速站起来,进一步挑战在今年的获利创新高。
晶电产品技术快速的提升,尤其是技术平台与建构的通路,更是其他业者难以复制。尤其光电产业人才难觅,需要研发、设备、磊晶技术等平台兼具,台湾最早处置LED研发的人才,目前都在晶电。包括李秉杰、周俊铭、技术长陈泽澎、副总陈金源,都是出身于工研院光电所,更重要的是这些关键的高阶主管并不是用高薪挖角就可以动摇。
在LED上游磊晶专利部分,晶电更布下天罗地网。目前所拥有与正在申请中专利,已经达到1,100篇,是相当珍贵的资产。
去年积极扩入的台达电就认为,LED上游磊晶牵涉的专利甚广,台达电不会亲自去筹设LED上游磊晶厂。
即使对LED有强烈企图心的台积电,也对于LED专利小心翼翼,台积电新事业组织总经理蔡力行曾指出,LED是一个陷阱很多的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专利,一语道破了磊晶厂的价值。
晶电在壮大的过程中,也引起主要竞争对手-全球蓝光第一大厂日亚化的打击。日亚化曾在92年9月到93年6日,密集在台湾、韩国,对晶电进行假扣押和提出专利侵权诉讼,晶电都一一厘清并未侵犯日亚化的专利权,日亚化并在95年全面撤销诉讼案,日后也成为晶电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