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LED照明行业惊人内幕!
“天下熙熙皆为利兮”正是反映了LED照明行业目前的发展,近年来,LED市场的“高销高利”吸引了众多的企业进驻,然而不是每个进入到行业内的都能够遵守规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LED照明行业到底究竟有多少的“猫腻”呢?给灯饰界带来多少损失?
关于那些行业“猫腻”·工程招标篇
工程招标有黑幕
不管在哪个行业,总有一些“猫腻”和“潜规则”存在,那么,灯饰照明行业又存在哪些“猫腻”呢?本文分别从工程招标、认证、虚标、假冒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这些“猫腻”背后的秘密。
市政亮化工程、道路照明、商业场所照明等工程逐渐成为LED照明应用推广的重要部分,不过很多工程项目乃至市政工程实际上存在着黑幕和腐败。
关系更重要
业内人士也心知肚明,工程招标背后有很多的“潜规则”:由于工程设计的层面比较多,灯饰照明企业要争取到一项工程,就必须要面对政府官员、建筑设计方、工程施工方和室内设计等各方面,因而在竞标时就要打理好各层关系。这就必然会形成有的官员为了个人功绩而广推劳民伤财的项目,有的人为了敛财而进行桌底交易。以至于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时,官商勾结,通过肆意操纵投标,造成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腐败现象。
地方保护主义
在工程招标时,有些省市实行了地方保护。在质量和价格都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采购本地产品似乎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支持本地灯饰照明企业的“潜规则”。以2013年广州惠州市的政府LED显示屏项目招标为例,据相关数据表明,其中有仅16个项目均为中山市本地企业获得,其余项目均被当地的LED企业获得。
关于那些行业“猫腻” ·认证篇
认证门槛低
2014年,继国家免检、中国名牌叫停后,同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商标法》正式实施,“中国驰名商标”字样也明确禁止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这也意味着“驰名商标”已经不能再用于商品的包装宣传。但是,笔者走访市场发现,仍然有一部分产品打着“中国驰名商标”的旗号。“乱认证”、“假认证”近年来屡禁不止,让消费者对于这项提供诚信保证的行为的诚信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关于那些行业“猫腻”·虚标篇
虚标:为省钱也是拼了
“虚标瓦数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生产厂家,一般都清楚他们生产的是不是足瓦数的LED灯泡。据了解,按照相关规定,LED灯泡的功率误差在正负百分之十内是合适的,即产品如果标的是3瓦,则灯泡实际在2.7瓦到3.3瓦之间都是可以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标准,则为虚标灯具。可“虚标”类产品在市场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灯饰照明的行业人员早就习以为常了。
一般厂家都会生产在外观上相同的两种LED灯具,其中一个被生产成足瓦的灯泡,价格稍高。一个设计成不足瓦的灯泡,价格相对较低。经销商一般都清楚厂家生产的是不足瓦数的LED灯泡,但是,经销商为了赚取差价,反而更喜欢进一般不足瓦数的产品。
关于那些行业“猫腻”· 假冒篇
“李逵”打假 “李鬼”现形 中小企业保持沉默 大企业开始行动
假冒伪劣是世界性难题,它已经成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
假冒,直接受到伤害的就是上当的商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的话可能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对厂家来说,假冒的行为更多的是无形的损失,以假冒伪劣产品冒充自己的产品,等于在伤害自己的品牌。被假冒的品牌一般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如照明行业中经常出现假“飞利浦”、假“雷士”、假“欧普”等。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照明市场品牌的集中度及局限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几家国际大牌(飞利浦、松下、欧司朗、TCL、三星等)及中国本土老牌(欧普、雷士、佛山照明等)。在中国知名度越高的品牌,被假冒的可能性就越高,被假冒的数量和金额就越大。
假冒类别
产品假冒
产品假冒,不管在哪个行业都非常严重。不过,灯饰照明行业日前就爆出了多宗假冒案,再次把欧普照明、雷士照明推向风口浪尖。
今年3月份浙江嘉兴发生了一起案值超过17万元的特大假冒商品案,被假冒的商品是欧普灯泡灯管,这一批“OPPLE”灯管达7980根,制作粗糙、包装简陋,且外包装盒没有任何标记,经调查发现均为侵犯“OPPLE”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如今这种假冒的现象已经从线下蔓延至线(互联网)上。网络上也有人打着别家的旗号卖灯,但在互联网上的市场比较空白,目前互联网的假冒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大,所以企业还不怎么重视。
冒用厂名、异地厂址
被“开分公司”也许是除了产品假冒外最普遍的假冒方式了。以茂源电源为例,在2011年出现了一家中山茂硕电源的门店,该门店冒充茂硕电源产品进行销售,通过客户知道中山有假茂硕电源存在后,茂硕电源就希望通过劝告、律师函、媒体广告等方式制止这种侵权行为,但结果甚微,最后正牌的茂硕电源就选择开一家直营店替代原来的假茂硕电源。不过,经记者查证,这家假茂硕电源并没有停止这种行为,只是转移了门店的位置。
实际上,不只是茂硕电源这样的上市企业,许多灯饰照明企业都会遇到被“开分公司”的事情,如广东聚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也遭遇过××市聚科照明有限公司的假冒。
商标和企业名称冲突
在灯饰照明业界,“打假”的案例不算多,不过三年前雷士照明(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起诉“上海雷士”、“江苏雷士”一案在当时也引起了行业的关注。据悉,在2011年,雷士照明因“上海雷士照明有限公司”和“江苏雷士照明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冒用其商标,雷士照明分别向法院提出诉讼,结果这两家侵权企业败诉,被法院要求立即停止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被判决赔偿雷士照明。
商标近似:名字打“擦边球”
对于目前的商标法来说,它只有一字之别,或在中文里为同音字,是否触犯商标法难以界定,除非是国家级的品牌。
有些厂家的品牌名字跟原品牌非常相似,大打“擦边球”。一些打“擦边球”的厂家在地域、名字、产品风格和价格上都在见缝插针,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不小。目前,一部分客户流入对方手上主要是受到价格的影响,但也有几个别的案例是因为商家误以为打“擦边球”的厂家就是原品牌。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