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富比世(Forbes)网站报导,美商Kateeva希望在未来2年内将这项技术调整至最佳状态。预估最晚在2017年初就会有工厂引进Kateeva生产设备,6个月后透过Kateeva技术生产的OLED电视便可进入市场。

Kateeva总裁兼共同创办人ConorMadigan表示,届时OLED电视的生产成本可望比LCD电视还低2~3成。而电视厂商为提升市占率,势必会调降OLED电视售价,增加OLED电视的价格竞争力。
在此之前,OLED面板多是在真空或一般环境下制造。一般而言,空气因素并不会对小规格的OLED生产造成太大影响,但却会导致大屏幕OLED的产品出现缺陷。而氮气环境则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电视厂商出厂的产品还必须符合T95标准,也就是产品使用10年后,损失的亮度将不能超过5%。Madigan表示,T95标准能确保产品在10年内不会出现老化,同时对新的生产技术而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若新技术无法合乎T95标准,便无法被电视制造商采用。
除此之外,Kateeva设法透过YieldJet大型喷墨打印平台提升OLED产量YieldJet平台可以让制造商在更换喷墨头时,防止空气进入氮气环境。Kateeva已在2014年9月获得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风险投资青睐。三星工厂引进了Kateeva设备生产可挠式OLED手机屏幕。Kateeva并于2015年1月宣布与Sumitomo Chemical达成协议,将针对生产大型OLED屏幕所需的墨水进行合作。
OLED电视以往一直是消费性电子市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早在2007年Sony就曾推出第一台OLED电视,但其2,000美元的售价,以及仅仅11吋的屏幕,让主流市场望之却步。
2008年时,大部分厂商均预测OLED电视可能于2015年打进主流市场。如Kateeva的计划能在2017年如愿实现,那么2年的延迟对消费性电子市场而言实在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