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观点评论】塑品牌要耐得住寂寞
【文/中山市卡曼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德】红极一时的“凤光传奇”已经香消玉损,三年前号称要打造LED照明行业第一牌的“雄记”,也早已销声匿迹,其实频频更换品牌名称在灯饰照明行业更是家常便饭。
一个新产品从上市到消亡,周期越来越短。中国目前每年新增数十万个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我国灯饰照明行业发展的历程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逃出短命的厄运,一个个新品牌在热潮中涌现,又如昙花般迅速凋亡。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的近两年间,已经有数百家灯饰照明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不仅如此,就连有长期历史积淀的很多“老牌灯饰照明企业”,其生存状况也令人担忧。
品牌不是在短期内能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仅仅依靠广告就能堆砌出来的。目前,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普遍心态造成了灯饰照明行业品牌“短命”的事实。灯饰照明品牌短寿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品牌意识淡薄。许多企业家重视产品、品种以及推销,就是不重视品牌。
其次,品牌营销技巧上的欠缺。品牌营销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理论水平低,观念陈旧,传播意识差,创意水平高低不齐,销售管理落后,测试、评估手段不够科学等6个方面。
还有一些企业对品牌认识存在误区,把品牌知名度等同于品牌,把做品牌等同于做广告。从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美誉度、号召力等方面的发展。
再次,品牌生命周期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名牌很少,目前中国出口产品中只有21%有自己的商标,29%没有商标,另外50%是贴牌。
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有46%未在美国注册,未在欧盟注册的中国品牌企业竟达76%。由于商标等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因为境外“抢注”而销声匿迹。
还有就是企业盲目扩张,掉入多品类经营的泥淖。当前有不少企业为防范风险和增进效益,盲目采取多品类的企业发展战略。殊不知在多品类发展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误入品牌延伸的陷阱,品牌延伸如果运用不好,很可能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像华为这样的品牌,应该是中国企业树品牌、育品牌的发展目标。名牌产品能够形成一种原产地效应,也就是说当人们提到某种产品或产业时,首先会联想到某一地区或城市。如,由化妆品联想到法国,由手表联想到瑞士,这时着名品牌就真正成了一个地区的名片。
急功近利也是灯饰照明品牌崛起走向世界的时一道重要心理障碍。品牌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灯饰照明品牌要走出短命怪圈,需要对自己的品牌战略加以认真的思考。塑品牌关键看能否耐得住寂寞,做品牌应该要练好内功,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市场、核心技术,才会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