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LED照明领域中国专利布局分析
飞利浦照明属于飞利浦公司的核心产业,是照明领域的领导者之一。飞利浦照明拥有光源电子、消费灯具、专业照明解决方案、汽车照明和Lumileds五大核心业务,覆盖了整个照明产业链——从光源、灯具、电子和控制,到整体照明应用与解决方案,在各类细分市场上满足人们的照明需求。

在LED照明领域,飞利浦拥有大量专利,覆盖了LED照明产业链的绝大部分技术分支。飞利浦照明于2008年面向全球推出其专利许可计划——“灯具和光源许可计划协议”,该计划直接影响到了国内外照明企业的市场份额。


分析飞利浦照明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和全球并购情况,并深入分析其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情况,有助于预估其专利许可计划对国内相关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飞利浦照明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和全球并购情况

在分析飞利浦照明的中国专利布局之前,首先应当了解飞利浦照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其次,对飞利浦照明的并购历史进行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当前和下一步的研发重点和市场方向。


1、飞利浦照明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图1 飞利浦照明进入中国的主要事件


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1985年设立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成为当时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


图1示出了飞利浦照明进入中国后的主要事件,其于1988年完成了其在中国的第一项照明工程——南京长江大桥照明工程,由此进入中国照明市场。


1990年,成立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照明公司——飞东照明有限公司,之后又成立了飞利浦亚明公司、飞利浦照明电子工程中心、飞利浦亚洲研究院、废灯回收绿色工厂等多个合资公司、生产基地和研究中心。截至目前,飞利浦照明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前三位。


2、飞利浦照明全球并购情况


飞利浦是传统照明企业,在LED照明技术成熟以前,其在LED衬底与外延、LED芯片封装等上中游产业链的技术上并无优势,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LED照明关键技术的突破,飞利浦迅速意识到LED照明产业的潜在优势,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重组以及技术引进,逐渐占领了LED全产业链的优势地位,使飞利浦由原来的传统灯具(白炽灯与荧光灯)生产厂商转换成生产LED照明灯具及提供照明工程解决方案的厂商。


表1 飞利浦照明收购的主要企业技术领域分布及收购时间表


表1示出了飞利浦照明在全球收购的主要企业的技术领域分布及收购时间分布,可以看出:

1999~2011年,其收购的公司涉及光源、控制与应用领域;2008~2009年,集中收购了Genlyte、LTI、Dynalite、Teletrol四家控制领域的公司;
从2009年开始,又收购了应用领域的多家公司,从而使得其在光源控制和数字LED光源产品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这正好与2008年其推广许可计划协议相契合。

这也说明,飞利浦照明意图进军需要使用较多控制和应用层面技术的市场。2007年收购Color Kinetics公司以后,飞利浦照明成为引领LED灯具和光源产品创新的全球研发中心。


二.飞利浦照明中国专利申请状况

深入分析飞利浦照明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对于了解其专利战略、明确其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相关中国专利申请数据截至2013年6月中旬。


1、专利申请量的时间分布


图2 飞利浦照明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时间分布


随着蓝光LED技术的发展,采用LED进行白光照明成为可能。飞利浦照明逐渐开始并加大了在LED照明方面的专利申请。图2示出了近20年飞利浦照明的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其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总量达到约1300件。


具体而言,飞利浦照明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主要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1~1999年,在该时期,飞利浦照明并没有意识到固态照明,特别是LED照明的巨大市场,没有完全进入LED市场,研发规模和研发团队都不大,并且该时期LED照明技术不是很成熟,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阶段为2000~2004年,在该时期,飞利浦照明的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相比第一阶段大幅增加,所涉及的领域较第一阶段也更加广泛,主要原因在于1999年,安捷伦公司收购了惠普公司的光电子事业部,并与飞利浦组建成立Lumileds公司,飞利浦也借助该收购成功进入固态照明市场。同时,在该阶段,随着LED的红、橙、绿光的照明流量增加,LED照明逐步达到实用水平。


第三阶段为2005年至今,飞利浦照明继续加大对LED市场的投入,收购了安捷伦公司在Lumileds公司中的股份,同时还从2006年起,陆续收购TIR、Color Kinetics等多家公司,以增加其在控制和应用领域的技术储备,并加大研发力度。


因此,在这一时期,飞利浦照明的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除在2008年略有下降外,年申请量均保持在150~200件。


在这一阶段后期,飞利浦照明的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

其大量中国专利申请为PCT申请,2011年的申请将陆续在2013年公开,其中部分发明专利申请还没有公开,2012年的部分数据源于飞利浦中国公司的部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2、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量


图3 飞利浦照明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中各技术分支申请量所占比例


图4 飞利浦照明LED领域各技术分支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时间分布


系统输出的光束的方式,对光束进行整形,得到所需要的照明效果,是用户最直观的光学体验。飞利浦照明在该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其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9%,且逐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飞利浦照明在电源管理与驱动、荧光粉及白光这两个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其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相近。荧光粉及白光领域的整体研究范围相比其他领域的可研究范围略小,但飞利浦照明在这一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到其LED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1%,可见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从申请态势来看,飞利浦照明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期为2007年附近,近几年的申请量略有下降。而在电源管理与驱动领域,飞利浦照明近几年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相关企业涉及较多的散热与热传导、封装组件与接口领域,飞利浦照明并没有太多的中国专利申请。


3、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分布


图5 飞利浦照明中国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分布


图5示出了飞利浦照明中国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分布情况,其中已获得授权的占37%,视撤的占11%,驳回的占2%,实审未决的所占比例最大,为47%。


在审结的案件中,近8成的申请得到了授权。在照明领域的中国专利审查中,相比其他申请人,飞利浦照明的授权率是很高的,这体现出飞利浦照明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具有较高的质量,也间接说明其研发实力雄厚。


4、合作申请情况


在飞利浦照明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合作申请为99件,占其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近8%。飞利浦照明涉及LED芯片及外延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为142件,其中与飞利浦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申请达64件,占了近50%。


显然,飞利浦收购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对其LED芯片技术的研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99件合作申请中,已获得授权的为31件。


三.飞利浦照明与广东省主要LED照明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对比

广东省是我国LED照明产业大省,处于我国该行业的领先地位。从2009年起,广东省LED照明产业的专利申请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了分析飞利浦照明的中国专利布局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影响,本文将其中国专利布局情况与广东省20家LED照明企业2009年至今的中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比较,参见图6所示。


图6 飞利浦照明与广东省20家LED照明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注:广东省20家LED照明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数据为2009年至今已公开的数据)


1、专利申请领域差异明显


控制与传感、光提取与透镜、电源管理与驱动、荧光粉及白光这4大领域是飞利浦照明在中国重点布局的领域,其在这4个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其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超过70%。


而对广东省20家LED照明企业而言,这4个领域都不是其中国专利申请量较大的领域,其中荧光粉及白光领域更是其中国专利申请量最小的领域,申请量仅占到其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81%。在这4个领域,广东省20家LED照明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仅占其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27%。


广东省LED照明企业多分布在LED产业链的下游,产品以照明灯具居多,技术研发的重点放在了封装组件与接口以及对灯具散热能力的改进上。这些技术相比于控制与传感领域以及电源管理与驱动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较小,见效快,这也与我国LED照明企业规模较小的特点相适应。


2、飞利浦照明的各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更加均衡


在飞利浦照明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控制与传感领域申请量占到其申请总量的30%,申请量占比最小的散热与热传导领域的申请量也占到了其申请总量的5%,申请量占比超过10%的领域超过4个。而在广东省20家LED照明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封装组件与接口领域的申请量占其申请总量的比例将近一半(48.61%),且有3个领域的申请量占比小于5%。


飞利浦照明的中国专利申请涵盖了LED照明的各个环节。相比之下,我国的LED照明企业还主要处于下游应用环节之中,大部分企业在规模上还没有向上游延伸,国内的LED照明产业还不能做到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


四.总结与建议

本文以飞利浦照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飞利浦照明的中国专利布局,对国内相关企业部署专利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我国LED照明企业的专利战略,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应在技术革新和转型过程中抓住机遇,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选择擅长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

第二,必要时可通过并购与合作申请的方式获得核心专利,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适时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掌握竞争对手的重点技术分布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专利策略。


  • 640.jpg
  • 640 (6).jpg
  • 640 (5).jpg
  • 640 (4).jpg
  • 640 (3).jpg
  • 640 (2).jpg
  • 640 (1).jpg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