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政府补贴慷慨企业乐享其成 LED产业疑患财政补贴依赖症
各地政府对LED企业的各项补贴都慷慨大方,有的甚至达到惊人的程度,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现象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认为,巨额的国家财政补贴非但没有使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企业获得“新生”,反而成为其“夭折”的催化剂。 近几年来,为促进LED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国家政策对企业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数千家企业一哄而上纷纷投资LED行业,其中不少是为了分到国家补贴的一杯羹,并享受税收减免和廉价工业用地等多种优惠政策。
目前,中国LED在照明市场的份额还不足5%,但国家推广的力度空前。“在初期,LED的成本较高,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支持,很难在短期内打开市场。”国内一家LED厂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政策补贴催生泡沫
根据中国《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显示,到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LED照明产品占通用照明的30%;重点培育20家至30家龙头企业,将建成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50个“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城市,推动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世界前三强。
目前LED才刚走进室内照明行业,在未来三五年内将是LED商业照明的大范围应用时期,在五到十年内,将会全面普及在家居照明方面。
在LED产业初起之时,有形之手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扶持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扶持力度及补贴过大却引起专家质疑。
各地政府对LED企业的各项补贴都慷慨大方,有的甚至达到惊人的程度,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企业每购置一台MOCVD设备,可得到人民币800万元至1200万元不等的补助,有的补助甚至超过了设备价格的50%。2012年对LED照明补贴数量约4百万只,补贴金额约2亿元人民币。今年补助规模将扩大至千万只以上,补助范围再扩大至隧道灯、球泡灯、路灯等。
今年以来,各地的各种扶持补贴政策仍在涌现:1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公布第十三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调整后的采购清单首次增加了照明产品,共涉及84家公司的LED路灯/隧道灯、LED筒灯、反射型镇流LED灯三种产品;2月份,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4月份,《江西省节能减排"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2015年公共机构全部使用高效照明灯具;5月份,福建省发布《福建省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1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公共照明领域普遍使用LED照明产品,全省实现同比照明节能50%以上。
记者了解到,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下,LED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近些年LED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目前我国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片区(珠三角、长三角、福建江西地区、北方地区)、七大基地(大连、上海、深圳、南昌、厦门、扬州、石家庄)的产业格局。
然而,繁华背后,一哄而上、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等政策过度扶持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仅在广州就有4000至5000家LED企业,全国已逾8000家,大量热钱涌入,让整个产业空前繁荣,却也暗藏过剩风险,行业洗牌在即。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LED产业的软肋。前两年各地竞相出台的LED投资规划和在建项目,已经远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对记者表示,当前LED产业正凸显出“结构性产能过剩”格局,下游应用、分装、配套等领域产能严重过剩,而在中上游芯片及外延等领域则表现为低性能产品产能过剩、高性能产品严重不足且大量依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