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国展:代工企业的“突围”
从降生以来就备受荣宠,依靠区域、政策和人力优势,许多LED企业在珠三角全面开花。作为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顺着新兴照明的东风,LED代工厂同样迎来发展的春天,惠州国展电子集团(以下简称国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从2004年成立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国展迅速发展壮大,从不足100人的小公司发展为拥有员工1200多人,占地28000多平米,全球知名LED客户众多的大型LED线路板企业集团。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也从侧面反应了LED照明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国展电子集团的口号是“争创行业第一的LED核心部件配套企业”,作为一家LED核心部件ODM大型代工企业,国展与1200家企业展开了代工合作,包括雷士照明、比亚迪、TCL、德赛等。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公司的规模,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与行业知名品牌合作的数量,国展都算得上是LED代工行业领域的龙头老大。再加上五个专门的研究基地,全国范围内的销售覆盖面积,更是让很多代工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那么,国展是如何做到如此规模的呢,记者与该公司副总裁肖立峰做了深入交流,从中了解到了一些国展成功的经验。
降低生产成本
肖立峰介绍,公司成立之初,客户比较分散,多半是小客户,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很多大公司大品牌都和国展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绝大多数做灯带的企业都成了国展的客户。其中,善于控制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渐渐变弱,后起之秀的印度、越南等地开始取而代之,印度、越南人工成本不超过人民币500元/月。倘若我国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历史中,不居安思危,不想办法转型升级,代工工厂的道路将越走越窄。
在LED兴起之初很多企业都涌入LED照明领域,但真正存活下来的企业没超过一半,尤其是以严重依赖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代工企业失败的更多,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依托,盲目上马的结果只能是“过把瘾就死”。
相对于其他行业,LED员工工资相对偏高。2200元的基本底薪,加上加班费等各项补贴,一个普通员工一个月起码能拿到3500元,高的甚至能达到四五千块,这样的劳动力成本,对于LED代工企业来说并无多大优势可言。
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多企业将目光转向原材料,国展也同样如此。市场上大部分的灯杯都是以铝合金或者塑料为主,国展另辟蹊径使用陶瓷为材料的灯杯,不仅外表美观显得有档次,而且性价比也高。一只陶瓷灯杯原材料价格在7-8毛之间,但是出厂售价能到3-4元。
国展的研发理念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肖立峰强调,这里的降低成本主要是指精简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寻找可替代的原材料,比如用散热器代替铝基板上的铝板,成本大大降低而绝缘等级和导热系数和铝基板是一样的。
转变发展思路
我国照明产业基础较深,配套产业链也十分完善,并且各环节的技术含量,产业历史都不容小觑,虽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短时间内被取代的可能性还是不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LED行业总产值达2059亿元,同比增长34%。数据表示,虽然LED的发展一路伴随着磕磕碰碰,但是总体还是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LED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高价格、性能不稳、市场混乱等问题让LED企业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特别是随着欧美经济危机,国外客户资源逐渐流失,代工企业也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高质量技术人才,一直是中国LED企业的硬伤。在国际化LED分工中,欧美、日本依然掌握着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处于产业的上游。没有核心技术,作为产业最下游的代工企业要想实现突围显然难上加难,国展的做法也许值得借鉴。
肖立峰称,LED成品代加工需要靠战略来做,这其中的战略包括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客户。
发展战略性产品,集中精力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发展更多专利性产品,简化生产工序,降低人工成本;发展战略性客户,发展公司的核心理念以吸引更多的大客户,形成一个稳定的核心客户群。
肖立峰说,国展的核心定位是给企业进行硬件的配套生产,之后还将坚定不移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坚守代工生产这一立场似乎和现在被社会所广泛提倡的品牌建设意识有所出入,但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代加工企业的现状所决定的。
国展的这一专注于只生产产品,不生产品牌的做法虽然有点无奈,但却也是一个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