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国内LED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中国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并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建地区四大区域,每一区域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85%以上的LED企业分布在这些地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首批批准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上海、厦门、大连和南昌,基本反映了这种产业格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
集中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
优势:应用市场较大和中下游企业的集聚,是国内封装规模最大、投资最集中的区域。
广东地区LED产业链配套相对较为完善,相关材料、配件、设备配套企业众多,且LED封装企业数量也占据了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截止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LED应用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66.4%分布在广东珠三角一带。广州已经集中了几十家下游封装企业,在封装和LED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深圳形成了“蓝宝石―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未来的几年内,产业链的优势依然存在,在LED产业上,其将会长期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
集中城市:上海、江苏、浙江
优势:长三角地区是中国LED芯片企业的主要集中地。长江三角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技术和商业人才,产业化经验较丰富,资本力量较为雄厚。
浙江规模较大的LED应用企业包括浙江阳光、杭州鸿雁、宁波燎原、浙江名芯、浙江晶日、浙江生辉、浙江求是等。浙江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灯具三大制造大省之一,传统照明企业已经开始向LED应用发力,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接下来是江苏省,占全国LED应用企业数量总数的5.3%,占长三角LED应用企业总数的30.6%,规模较大的LED应用企业有江苏史福特、南京洛普等。上海LED应用企业占全国LED应用企业总数的3.6%,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上海三思、上海大峡谷、上海大晨、上海广茂达、上海亚明等。
GLI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LED芯片企业为95家,其中长三角地区为34家,占比36%,居五大区域之首。长江三角洲LED产业主要集中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上海已经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封装应用方面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与企业群;江苏在LED封装及应用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宁波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区位优势,是国内主要的特种照明灯具生产基地,发展潜力很大。
北方地区
集中城市:北京、大连
优势:研发机构最集中,研发力量最强,拥有外延芯片的国内最好技术,人才较多。
北京,研发的优势明显;而南方地区产业化和应用产品开发的能力比较强。目前,大连在轻工业、光电技术及照明产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除了现有产业基础外,大连还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大连已经在半导体芯片技术和产业领域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信息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网络。日本、韩国的光电子企业在大连投资的相关企业已达上千家,呈现出将半导体芯片加工与应用产品生产向大连及辽南大量转移的趋势。
江西及福建地区
集中城市:厦门、南昌
优势:良好的群体优势、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就使厦门在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聚集了国内LED芯片龙头企业,如厦门三安、厦门乾照,但是应用企业规模较大的不多。目前,厦门已经拥有从事半导体芯片制造、封装及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十家,其中世界三大照明集团中的两家都已经在厦门投资建厂,即飞利浦照明电子有限公司和GE参资的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厦门也将与台湾的区位优势纳入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希望吸引台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规模。
江西省从上游外延材料、中游芯片制造到下游器件封装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福建的厦门已经拥有芯片制造、封装及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十家,具有集群优势、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大的产业规模。
尽管LED照明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价格和成本因素,当前国内照明市场发展仍不如预期进展迅速。“由于海外市场节能需求高,对LED灯的价格接受度高,所以当前国内LED照明产品目前70%以上用于出口海外。”正是看到海外市场的巨大前景,国内市场的龙头大佬的木林森率先揭开全球战略,全面进军世界市场,现已在全球设立6个办事处,一跃成为全球LED光源产品的生产基地,并成为全球著名LED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一“市场在外”局面已延续了很长时间。尽管LED照明价格较白炽灯贵2-3倍,却能够节能近70%,寿命延长近10倍,如此具有性能优势的产品却无法点燃内需市场。要充分打开内需市场,单靠市场的无形之手来推动,恐怕需要一段相当艰难的过程。因而,不少LED企业表示,正是政府在LED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让他们吃了一剂定心丸。政府在城市规划上率先使用LED照明,并积极推行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活跃了国内照明市场,并让LED逐渐为人所知。此外,LED核心技术的缺乏、标准认证的滞后、LED市场的混乱也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来进行调控。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就表示,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在国家层面上是多部门、多举措、多项政策共同推进、共同实施的,从政府引导和推动的角度来说,中国是走在全球最前面的。他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一方面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引导,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行业组织协调和加强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