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关联交易占比小 勤上光电或避行政处罚
包含了董事、高管罚薪,监事辞职,诚恳道歉与承诺的澄清公告,并未使得勤上光电脱离舆论旋涡。 日前,勤上光电创始人、董事长李旭亮独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LED企业在早期不仅仅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者,还扮演着市场培育者的角色。”李旭亮坦承,早期的LED营销,“白猫黑猫,抓住老鼠都是好猫”,是一种典型的订单项目导向,员工在外兼职,拿到项目采购公司产品,在当时来说,非常普遍。
“但绝不是为了上市而虚构业绩,交易是真实的,被媒体质疑的项目都已经顺利竣工;价格也是公允的,勤上光电没有向员工进行利益输送的动机。”李旭亮告诉记者。
LED关联交易屡遭踢爆
2013年3月27日,勤上光电因媒体报道其“隐瞒关联交易,涉嫌造假上市”停牌。
据媒体报道,2008年至2011年(即勤上光电上市前三年),勤上光电前五大内销客户中,先后出现三家公司与勤上光电或有关联关系。
记者查阅勤上光电招股说明书后发现,这三家公司分别为广东品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品尚光电”),广州芭顿照明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芭顿照明”),广东晶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湛节能”)。
其中,品尚光电2010年起与勤上光电发生交易行为。2010年,交易金额为1496.28万元,占勤上光电当年销售收入5.5亿元的2.71%;2011年,交易金额为4789.79万元,占勤上光电当年销售收入7.69亿元的6.23%;两年累计交易额为6286.07万元,占勤上光电两年营业收入的4.76%。
芭顿照明、晶湛节能则出现在2008年勤上光电的内销客户名单中,交易金额分别为1573.53万元,占当年销售收入4.57亿元的3.44%;1200.34万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2.62%。
而据记者查询到的上述三家公司工商资料及勤上光电提供的员工名册显示:发生交易时,品尚光电的法人代表为黄灿光,监事为李吉松。
而黄灿光于2005年入职勤上光电,先后担任灯饰事业部主任、发展部主任;2007年12月起至2010年6月兼任勤上光电职工代表监事;2010年6月辞去职工监事。
同时,芭顿照明股东构成中,也发生类似厂家、客户两边兼职的情形。与黄灿光不同,芭顿照明股东之一的贾广平并未在芭顿照明与勤上光电发生交易时离职,而是同时担任勤上光电监事职务。
勤上光电提供的员工名册显示,晶湛节能法人代表黄就洪则与勤上光电无关联,但据媒体报道,晶湛节能注册地与勤上光电广州公司极其接近。
关联交易被踢爆的不仅仅是勤上光电一家。近日,国内LED芯片制造商,三安光电被爆几乎无下游应用产品制造,但依靠低价采购,贴牌后高价售予政府采购的方式谋取暴利。
而半导体光伏材料制造商隆基股份则因深陷尚德破产案业绩突然变脸,也深陷舆论风暴之中。
“从目前来看,半导体、光伏行业仍然参差不齐,良莠难分,但经过资本市场的逐步检验,问题公司都纷纷出现,对于投资者来说,还需要辩证地看到产生的问题,有的问题对于公司来说是致命的,有的仅仅是信批瑕疵。”深圳某券商保荐人告诉记者,这三家公司从技术、市场份额和前景来看,与之前造假上市的绿大地、胜景山河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企业的双重角色
2013年4月2日,勤上光电正式发布澄清公告,承认与品尚光电、芭顿照明为关联方,发生的交易为关联交易。
“LED照明应用市场早期启动阶段的市场特征是以示范项目为主,单一项目较大但缺乏连续性,本公司在上市前允许有市场资源的员工可自行组建或与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公司来承接有关LED工程项目。”勤上光电的澄清公告认为,这是黄灿光、贾广平等直接或间接投资品尚光电、芭顿照明的初衷。
“勤上光电上市前那几年,LED早已不新鲜;但对于销售终端来说,价格昂贵的LED仍未被大范围理解。”李旭亮向记者介绍,从销售模式来看,勤上光电此前采取三种模式,分别是工程直销、通过控股、参股公司销售和第三方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