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LED照明为啥不叫座
上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公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一时间,国内LED照明产业无不欢呼雀跃,仿佛已然迎来了LED照明产业“最好时代”。
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一份规划就能打破这一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吗?事实上,只有当这一产业打破发展中的若干桎梏,也许才会迎来春天。
尴尬现状
灯价太贵成瓶颈绿色照明不叫座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以来,电灯照明技术就一直在进步,而LED照明正是这一领域的最新“宠儿”,被称为绿色照明,属新兴产业。
不过,LED照明产品的“命门”也很明显,就是价格太贵。记者在市区某大型装饰城的灯具店里了解到,一个我省财政补贴品牌的8W节能灯,零售价格8.6元,如果赶上财政补贴推广活动,本地居民每人还能半价购买不超过10只节能灯;而同一品牌3W规格的LED灯亮度差不多,市场零售价却要50元左右一只,两种光源的价格相当悬殊。“8W节能灯家里一般都要用到一二十只,一个灯多了三四十块钱,装修时一次投入还是挺‘咬手’的”,营业员告诉记者,“LED灯是省电,可居民买灯省下来的钱当电费不知能用多久了。”该品牌灯具经销商透露,目前他们在苏州市场的销售中,传统节能灯占了近一半,而LED灯只有不到一成。
在中国照明学会顾问章海骢看来,目前一些厂商在推广LED灯时,将实验室中最好的成果、成本测算与传统照明最普通的产品进行对比,这是不科学的。
叫好未必叫座,技术领先的产品在市场中遭冷遇并不鲜见。更环保、更节能,对社会整体运行更为有利———LED灯的这种特点,在经济学中被称之为“正外部性”,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正外部性”会使市场生产的量小于社会希望的量。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发挥作用,抑或通过市场运作机制的创新设计,把“正外部性”的收益内在化,从而激励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