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界中思考 在专业中爆发
跨界,近年来逐渐从一个非主流的边缘性词汇变成了一个主流的被大众日益接受的表现形式。艺术、设计和时尚,这三个自产生以来就“各自为政”的所谓的“圈子”,相互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日益模糊。作为一名毕业于伦敦建筑协会建筑学院(AA)的建筑设计师,李道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运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赋予建筑和空间设计一种生命的灵动力量,与Forvermark的合作或者在各大设计周上的参与,也成功地在他建筑设计师的身份上添加了 “跨界”的标签。正如李道德领导的dEEP工作室网页上所写的那样:“我们致力于把前瞻性的设计语言、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对城市空间的分析融会贯通。”
突破三维设计 运用四维概念
YJ:从照明的角度和光的运用上面出发,结合您过去一年里所做项目的一些情况,包括获得了2012年“金堂奖年度十佳公共空间设计优秀作品”奖项的那个装置设计,请谈谈光作为空间设计或者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语言表达,运用在实践当中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李道德:2012年金堂奖年度十佳公共空间设计的获奖作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设计,而是与Forevermark品牌合作的展示设计,通俗点来讲,就是一个展示陈列和空间装置的混合体。设计的最初是把光的因素考虑进去的。因为Forvermark是做钻石的,而钻石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很闪亮的感觉。好的钻石讲究切工,比如八心八箭这项世界顶级的切割工艺,以及光的亮度,都是评判钻石的重要标准,于是以此为切入点。初始想法是希望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来形成效果,就是通过一系列线性的发散、光线的折叠、分散与收缩来形成一个大的空间概念,这就相当于用二维的方式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之后又想着如何把时间的元素加进去,最后形成了一个四维的空间。
YJ:四维的概念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呢?
李道德:是用二维的丝带转折、拉升等加上光形成的空间概念以及随着动态展示的装置变化最后呈现出一个四维的空间。里面横向的构建是可以动的,而且这个空间可以与模特走秀的动态展示形成呼应,发生变化之后就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产生四维的效果,而且光线是打在丝带上的。丝带本身有一定的张力,不像线,只有一个界面,没有什么变化。对丝带来说不管是宽、窄还是厚、薄,产生形变之后就会呈现出一个比较有趣的变化。一开始选择的时候只是单纯地需要线性的材料,并没有考虑到要有一个厚度的变化。因为这个装置是为钻石品牌来做的,考虑到礼品包装的时候需要有白丝带,而且其便于操作,价格便宜,所以才会运用。但最终发现,原来通过宽度或者动态的变化可以形成一些有趣的光影,再加上在光线较暗的空间里,在白丝带上面打上一点光,就很产生一种很惊艳的效果。这是在整个设计里最意想不到,也是最令人满意的一个效果。


跨界:表面沉寂,内在涌动
YJ:能谈谈在2012年里,所参与项目的整体情况吗?
李道德: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跟品牌、媒体或者展览合作的项目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然这也跟大的环境有关。一些大的项目包括建筑设计或者景观规划等,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业界的人都在观望,在等待前期的工作落实下来的前提下,很多项目基本上没有进入实际的阶段,这恰好提供给我们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跨界性的或者非专业性项目的一些创作,同时也对我们之前所做的项目进行反思。

YJ:这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的过程。
李道德:其实在忙的时候也希望有这样的一个阶段,可以让我们暂时地从专业性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反思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上一年这类项目好像多一点,包括参加北京设计周、广州设计周或者是跟媒体的一些合作。
YJ:像“跨界”这样的一个定位,其实也是对设计师本人的一种认可吧,尤其是近年来,大家对你的认同感还是很高的,在很多场合也都能够听到你的名字,同时业界里面传达的信息都是很积极的。
李道德:我不能评价这样的现象是好还是坏,就像你说的,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首先我们团队的工作就比较积极,不管是大的项目比如建筑、规划、展览或者是小的项目比如与品牌合作的一个装置,整个团队创作的精神和态度都是很积极的,同时看到了业内的认可也说明整个社会对大家的付出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或者一个建筑事务所的领导者来讲,我还是很期待接下来的一年,能够接手更多建筑或者空间设计相关项目的实施。
YJ:目前来看,在项目方面,有一些比较好的动向吗?
李道德:从2012年一开始就有几个项目在谈,到今年1月份很多事情也都更加明了。只是建筑这类大的项目牵涉内容很多,比如政府部门、业主方预算限制等各个方面。相比之下,跨界这个东西比较好玩,因为没有什么限制,你可以纯粹地、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但是,对我而言,跨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一种途径,可以让你我时间静下心来与自己进行对话,这样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积累,最后能够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上来。

展光之璀璨 添设计光辉
YJ:2012年总体来说是大的动向不多,小的事件不断。对我而言,依然很关注设计师现在做的事情对于业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是否能够对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我能够感觉到,从照明这块来讲,它虽然已经成为一个被人们慢慢了解、逐渐认知的行业,但是运用到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领域的时候,能够真正让业主把光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并且把它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的话,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名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和空间设计师,对于光的运用应该是非常讲究的,您认为光在建筑或者空间设计上的作用是什么?
李道德:从建筑的角度来讲,不管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都是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对于光这种重要的设计语言来说,它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建筑最基本的采光需求,而且还参与组织并达到建筑的其他功能,同时能够用艺术的照明手段体现照明内涵,催生不同空间的个性特征,给人以独特的空间体验。光的运用能够让人们从物理的视觉层面上升到心理的精神高度。
YJ: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上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李道德:关于照明设计这一块,我个人推崇在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工作时的做法。就是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先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比如确定在光线的层面上如何表现建筑和空间,但涉及到实际操作上面,还是希望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介入进来。以前在英国的时候,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高水平、专业性的团队来帮助你,给出一定的建议。有的时候,你提出来一个基本想法,之后他们就会在你的想法里深化出三个方向,而其中两个方向是你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这样专业团队和专业团队之间的合作是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的。记得我在福斯特事务所的时候参与过圣彼得堡老城区的改造,当时我们把老城区的原有建筑都保留下来,作为“旧世界”;Norman画了一个概念图,将底层做了一个架空,用作商业,并将整个地下做成全新世界,地面掏了很多洞,形成圆形空间,从而让光线透到地下一层。故此,整个地下一层就被诠释为一个全新世界。当时,我们和英国一个偏重于做灯光艺术的照明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对新旧世界的诠释给了相应的概念和具体的做法。比如,他们当时提出,如果建筑部分设计出旋转楼梯,旋转楼梯的下面该如何做光,光线又该如何与人互动等。凡此种种,灯光设计公司给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当时,我们作为建筑师并没有想那么细,那么具体。而照明设计师都想到了。我希望,在我自己的项目中,也能有这样一种状态,即我可以专心做我的建筑和空间,对照明我会提出想法,但具体到深化和实现,就需要有专业的照明团队深度介入进来。
YJ:今年你做了不少很有探索性、试验性的跨界项目,比如“一间宅”。通过这些项目,你对灯光有哪些前沿性的思考?
李道德:“一间宅”这一互动装置主要是捕捉人在里面的移动,再回到计算机里生成,继而反映到表皮上;如果有光,那就更好了。利用数字媒体形成新的城市设计实际上也都与灯光有关,包括信息的体现、空间的变化、以及通过灯光互动,都是很好的体现。另外,建筑的室内外照明都反映出节能化的趋势,比如,建筑通过吸收一天的太阳光,反映在灯光上;室内就更加具体,如根据室外亮度来自到调节照度,或者光随人动,等等。记得,2011年我参加了飞利浦在厦门举办的“人.时尚.光”创意工作营活动,在活动期间,时尚品牌业主和我们设计师们一起,用一种前瞻性的心态和角度,论道照明如何提升缤纷购物体验;并且发挥集体创造,秀出对未来商业空间的创意;体味时尚、人与灯光的奇妙融合。作为全球照明领导品牌,飞利浦照明致力于通过打造这样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帮助设计师和终端客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并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同时,也发挥了设计师的创意性,突出先进照明方案在打造现代商业空间中的重要性,为提升未来商业空间的发展水平提供有意义的照明解决方案。而飞利浦在照明技术上的新趋势和新理念,也正给我的设计带来更多启发和灵感。
  • QQ%E6%88%AA%E5%9B%BE20130118153554.jpg
  • 6.jpg
  • 4.jpg
  • 3.jpg
  • 2.jpg
  • 1.jpg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