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照明”工程推广不能只推不收
  从2008年开始的“绿色照明”工程,对于节能灯进入普通市民家庭功不可没。10月31日,记者采访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市至少有300万盏节能灯已经代替白炽灯“上岗”。但是随着大量节能灯进入集中报废期,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节能灯的报废问题开始凸显,高污染旧灯无处安身,成为节能灯推广之后一个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旧节能灯含毒,污染惊人
  家住太湖路社区的赵敏2009年从社区购买了10只节能灯。上个月,家里厨房和卫生间的两只灯泡先后“熄火了”。当记者问到坏掉的节能灯如何处理时,她说,随手扔到垃圾桶里和生活垃圾一起扔走了。
  记者在岛城的家乐福、佳世客等超市的节能灯柜台前看到,各种形状的节能灯堆满柜台。“您听说过节能灯含有害物吗?”记者随机询问了商场的几个售货员,结果没有一个人对此情况有所了解。
  据了解,按照2006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有的螺旋形电子节能灯毛管中的铅、汞,镇流器中的铅,塑料件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超标;而有的节能灯则在毛管、灯头、镇流器全部铅超标,毛管中汞超标。
  有数据显示,一只节能灯所含的汞,渗入地下后会污染约180吨水及周围土壤。此外,废弃的节能灯管破碎后,瞬时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严重超标。一旦进入人体,可能破坏人的中枢神经。
  回收成本高,企业不愿做
  “节能灯还要回收?”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对于废旧节能灯含毒需要回收一事,大家都认为匪夷所思。他们说,自己对待节能灯的态度就是“一扔了之”。
  在福岭农贸市场的一家废品回收站,记者询问是否回收节能灯时,收废品的林师傅连连摇头。他说:“那东西收了干吗?根本没有人要啊。”
  青岛市照明协会的一家会员企业的负责人韩先生说,如果对节能灯进行回收,不光是不好运输,而且运输完了现在也没有合适的设备可以进行处理。此外,回收过程的成本太高,企业根本不可能去做这件事。
  山东省大型废物回收企业青岛新天地投资有限公司的高工程师表示,山东省每年废旧灯管回收率不足1%。而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都相当普遍。到目前为止 ,几乎没有地方提供废旧节能灯的免费回收。
  专家建议设固定回收点
  市人大代表、市委党校经济专家刘文俭建议 ,大力宣传的节能灯,不能用后“一扔了之”。虽然节能灯2008年就被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社会至今仍只知其节能之利、不知污染之害。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节能灯作为“危废”严禁随意丢弃和非法处理的社会共识。
  目前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属于行业性推荐标准,没有强制力,为此可探索率先在节能灯这类“危废”电子产品领域率先建立强制性行业标准,切实降低污染。同时,要求厂商在广告、产品包装、销售现场设立醒目标识,警示污染风险。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