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债”挑动LED产业敏感神经
 又到一年年中盘点时。尤其是7 、8 两个月, 不少灯企老板便“惯性”出差,美其名曰:“视察市场”,实质上就是为了“年中收账”。
  投资过热、通路不畅、工程不稳、库存增大、应收账滞、应付账拖等一系列关键词足以形容今年上半年国内LED企业的状况。“即使上市公司要依赖LED概念募集资金也不容易,中小企业就更容易为‘三角债’所困。”阳光照明市场策划总监胡璨对《高工LED》记者说道。
  8月6日,有报道称资产过亿的浙江宁波安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破产,而此前,已有钧多立、博伦特、愿景光电等几家业内老资历的LED企业倒闭。究其原因,均为行业“三角债”诱发资金链断裂而一颓不起。
  大企业的涟漪效应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所有已公布半年报的LED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增的有15家,占25.42%,业绩持平、预减和亏损的分别有1家、13家和3家,各自所占比重为1.69%、22.03%和5.08%。
  记者注意到,即便是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其应收款项也有或多或少的增加,而且比例高者甚至超过营业收入比重的90%。其中,国星光电(002449.SZ)上半年营收为4.45亿元,而应收账款就达到2.25亿元,占比52.3%;奥拓电子(002587.SZ)上半年营收为1.47亿元,应收账款为0.67亿元,占比45.5%。
  同时,应收账款的逐季增加,无疑也增加了坏账的风险。利亚德光电(300296.SZ)半年报显示,公司坏账损失从去年同期的123万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393.31万元,增幅近2 倍; 而坏账准备金也从去年同期793.71万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152.41万元,增幅达到45.19%。同时,受应收账款挤压,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去年同期548.52万元降至-1.24亿元。
  对此,利亚德光电财报解释为,应收账款激增主要是受国家金融紧缩政策影响,客户付款延后,加之公司上半年完工验收项目较集中,验收款未能及时收取。
  “目前,LED终端销量主要靠工程订单,但其回款周期比较长。如果采取EMC模式的工程项目,至少需要2到3年才能回笼资金。” 清华同方照明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彦坦言,LED的刚性降价每月都会发生,时刻考验着企业的资金链,也极易滋生行业三角债现象。
  真明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内地市场销售因入帐问题而出现下跌,公司手头有规模过亿的政府工程项目订单,但因政府换届及资金周转问题而被迫延期。
  “大企业在市场上往往起主导作用,如果大企业资金紧张,寄生在它周围的中小企业则没有了源头活水,相互之间开始欠账。涟漪效应之下,三角债的情况就会加剧恶化。”一位业内人士道明了其中的玄机。
  而三角债也普遍存在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上游往往都是大企业,他们比较强势,占用下游的资金,能拖则拖,所以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都大幅增加。
  产区“三角债”恶性循环
  在中小LED企业集聚的中山古镇,“三角债”问题不同于上述资金规模较大的交易依存关系,更多表现在产业集群内部多年形成的积重难返的销售惯性。
  “去年至今,估计古镇新增加上转型过来的L ED企业不下千家,其中95%为小型甚至微型(三无)企业,价格战和你赊我欠的现象非常严重。”莱亚照明总经理周家祥对眼下LED产业资金链状况表示担忧。
  据《高工LED》记者采访了解,所谓产区“三角债”,指在产业基地里,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是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
  以古镇为例,其特有的支票月结和物流运输企业“托运垫付”的功能,也为“三角债”的滋生提供了合适的温床。通常表现为:商家欠成品企业的债,成品企业欠配件企业的债,配件企业又欠上游原料企业的债。又或者出现与此类似的债务关系:投入-产出-积压-拖欠-再投入-再产出-再积压-再拖欠。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企业与企业之间就会陷入‘大生产大赔、小生产小赔、不生产也赔’的恶性循环。”中山古镇金融办负责人说道。

回复数 4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