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财政补贴能否将LED产业持续照亮
利好政策成为LED产业催化剂
众所周知,国内LED行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11年以来,国家发布了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为LED照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今年的LED产业利好政策也在不断推出。
5月中旬至6月初,可谓是LED行业的“政策蜜月期”。5月7日,科技部发布《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提出,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半导体照明产品占通用照明市场的份额达到30%的具体目标。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会议决定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同时,广东省也宣布强制推广公共照明领域使用LED照明产品,所有由政府财政或国有资本投资建设的公共照明领域,一律采用LED照明产品。
政府在LED行业的高调布局,让国内LED产业在近些年发展神速。据统计,五年前涉足LED领域的厂商尚不足百家,而今已逾八千家。政府的利好政策吸引大量的热钱涌入,让整个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LED产业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却是暗流汹涌,攸关LED行业的发展前景。
过度催化难掩企业的转型之痛
众多LED企业搭乘政策便车狂飙前进,大家都被这种快速的发展热潮冲昏了头脑,对市场前景产生过度乐观的预测,最终陷入了盲目扩张,投资过剩的困境。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催生了一批又一批LED项目。然而,受制于经济环境和诸多阻碍因素的影响,LED应用市场的增长速度严重不如预期,产能阶段性过剩导致LED产品库存大量积压,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严重扰乱了LED产业的发展节奏。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不在LED行业的企业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也赶来搭乘LED政策的便车,纷纷转向LED灯具市场。然而他们的目的却不是为了生产,而是为了骗取政府的巨额补贴。更无奈的结果是这些企业并无任何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也屡屡受人诟病。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是严重扰乱了LED产业的竞争秩序,导致产业无序竞争加剧。以时下的江苏LED照明市场为例,产品鱼龙混杂,没有一个行业发展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这给LED照明灯具的平民化推广设置了瓶颈。LED照明企业间的商业竞争造成了价格的恶性争斗,这就给LED照明产品带来了潜在隐患,再加以没有行业质量标准,这就造成劣质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