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基板市场即将风云变色。东芝与普瑞光电(Bridgelux)合作的硅基板LED芯片,预计将于10月量产;一旦产品顺利推出,势将以更高的性价比优势,压缩现今LED市场主流的
蓝宝石基板生存空间,并促使相关供应商掀起更激烈的价格竞争。
为使LED元件价格更具竞争力,LED基板朝大尺寸化发展已是确立之势。除目前市场主流的
蓝宝石(Al203)基板外,日本LED照明大厂东芝(Toshiba)与美国普瑞光电(Bridgelux)合作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GaN on Silicon)LED芯片技术,亦是市场看好的大尺寸基板材料之一。
日前东芝已宣布,硅基板将于今年10月投产,时程较业界原本预期的最快时间点2013年,整整提前一季;若顺利量产,估计可降低75%成本,成为最具价格竞争力的白光LED元件。届时,大尺寸
蓝宝石基板的「低价」优势,恐将不复存在。
大尺寸发展为LED基板竞争关键 LED外延基板材料选用,会影响后续外延品质,所以因应不同发光层材料的晶体结构不同,须选用不同材料基板。通常业界选用基板考虑下列几项要素,包括与晶圆材料的晶体结构相近度高、导电及导热性佳、容易加工、在晶圆生长环境下稳定性高及价格低廉等。
在多项影响条件中,基板的「晶格常数(Lattice Constant)」及「热膨胀系数(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能否与外延成长的薄膜良好匹配,是影响产品良率的重要关键;而基板能否朝大尺寸发展并大规模量产,则是产品迈向商品化时,是否具竞争力的重点。
蓝宝石基板为市场主流 目前氮化物系列外延成长最常使用的基板为
蓝宝石基板;虽其与氮化镓晶格常数及热膨胀系数并非十分匹配,分别有16%和34%的差异(表1),不过在硬度上
蓝宝石表现较硅(Sic)基板为佳,且除了具备透明及高温状态稳定等特性,适合氮化物的外延成长外,相较于其他基板,以目前生产蓝/绿光LED用的主流尺寸2英寸(inch)及4英寸
蓝宝石基板计算,价格亦便宜许多,目前已为市场主流。
碳化硅基板价格竞争力弱 除
蓝宝石基板外,LED供应商Cree采用碳化硅(6H-SiC)基板来成长氮化物系列材料。氮化硅基板最大优点为导电特性,且晶格常数与氮化只有3.5%的不匹配(表1),挟持导电的特性,芯片的正、负电极可做在不同面,有效缩小芯片尺寸,解决电流排挤的问题;不过碳化硅基板价格十分昂贵,成本上无竞争力。
![]()
硅(Si-111)基板亦是全球LED供应商积极投入研发的基板材料之一,最大特色在于可与硅电子元件整合、高散热、低成本及适合大型化发展,而硅本身为导电材料(
蓝宝石基板为非导电材料),芯片的正、负电极可做在芯片两边,缩小芯片尺寸。
虽硅基板在成本上具优势,但是晶格匹配常数为17%、热膨胀系数54%与氮化镓有很大差异(表1),导致薄膜在成长时或室温下,易出现破裂、缺陷或晶圆弯曲变形。
另外,硅与镓之间易产生反应,造成氮化镓与硅基板的介面出现孔洞,须要加入一层氮化铝做为缓冲层(Buffer Layer)。东芝与Bridgelux合作的8英寸硅基板技术,便采用Bridgelux独家缓冲层技术,成功产出在室温状态依然平滑的无裂痕晶圆,拉 近与
蓝宝石基板相近的良率。
LED大厂相继投入硅基板研发 与其他基板相较,
蓝宝石基板从2英寸开始发展至今,技术相对成熟,已为市场主流尺寸。不过为追求低成本量产效益,自2011年起厂商陆续转入4英寸基板开发,目前逐渐商品化;6英寸基板因面积大型化,易出现破裂等问题,仍以实验室阶段为主,尚无商品化经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