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产品终端市场的无奈
  由于缺少政府监管,缺少企业关注,缺少品牌入驻,导致目前在国内LED照明(装修效果图)终端市场,组装产品横行,真正品牌企业的LED照明产品,却是芳踪难觅。
  中国是LED照明灯具制造大国,也是出口大国。目前,国内LED照明灯具80%以上选择出口。企业寄希望于出口,卯足力气开拓美国市场,开拓欧洲市场甚至是非洲市场,试图通过此举来摆脱国内LED照明灯具市场无序的、残酷的、激烈的竞争。然而在日亚、科锐、欧司朗等国际大企业的眼中,未来的中国绝对拥有LED照明最大的市场。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那些对于国内市场较为关注的LED照明企业,热衷于通过走政府工程以及商照工程这种隐形渠道的方式,来完成其产品的销售。今年3月下旬,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对“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公开招标,在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高门槛下,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家企业参与了投标,而且许多投标的价格即为其产品出厂价格,甚至低于出厂价。企业认为,赚钱不赚钱不重要,将工程拿到手再说。
  国内LED企业热衷于出口和走工程渠道,往往忽略了自身对于LED照明终端市场的建设。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国内LED照明终端市场,处于主体地位的并不是LED照明企业以及他们所生产的照明灯具,而是那些作坊式的商家,以及由那些商家所生产出来的那些价格低廉,品质参差不齐却极具竞争力的组装产品。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LED照明在家用照明领域并不适合做规模推广,但家用照明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成熟的LED照明终端市场,依靠走工程渠道的方式来达成这个替代将很难实现。国内LED照明产业为何会形成这种格局?该如何打破这种格局?带着上述疑问,高工LED记者走访了相关LED照明企业。
  工程渠道乃时势所迫
  借用姜文电影《让子弹飞》里边的经典台词,“工程,工程,还是工程”,当前企业张口工程,闭
口工程在国内整个LED照明行业已成为常态。
  之所以会出现终端遇冷,工程当道的情况,是因为当前LED照明产品价格过高,距离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的价格相距甚远,导致企业大多不看好当前LED照明在终端市场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在建设终端渠道方面下功夫。
  而工程渠道不同。首先,工程渠道所需求的灯具量大,规模动辄成百上千万,如果碰到政府买单,诸如“十城万盏”、“五十城两百万盏”等政府工程,规模上亿都有可能,这个优势,是终端市场无法比拟的。然而,僧多粥少,能拿到工程项目的“僧”就更加少了。
  其次工程业主对价格不挑。目前,对于照明工程量化需求比较大的是政府以及大型的商业场所,政府不差钱,老板也不会差钱,不会对产品价格斤斤计较。而且,他们对于节能的需求比较迫切,希望通过LED照明来降低能耗成本,节能效果亦比较显著,短期内可以收回投资。但如果是放在普通百姓家庭,要从节约的电费中回收投资,可谓长路漫漫。
  于是,企业张口工程渠道,闭口工程渠道,甚至连灯具卖场那些店面仅十几平米,员工不足5人,LED产品占比还不到1/10的经销商们,也热衷于走工程渠道了。
  企业热衷于走工程渠道,是因为国内LED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品牌,包括照明经销商,除了知道LED节能之外,对于光效、显指、流明维持率的概念知之甚少,也只有那些真正懂LED的人,才知道国内哪家企业的产品做得比较好。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