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网-CMO大会:品牌制胜 渠道为王
2012年,全球进入全面淘汰白炽灯的时间窗口。由于LED光效不断提升及产品价格下降,使得LED照明相对于传统照明的优势不断凸显,在白炽灯逐步退出市场之际,LED室内照明面临爆发式增长的契机。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笼罩在债务危机和财政紧缩的阴霾中,除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外,欧元区整体经济仍持续衰退,其中,以希腊、西班牙等为代表的国家,下滑幅度较大。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欧美地区合计占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品出口比重的35%-40%。由于今年以来,欧美地区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很大程度削弱了当地对LED室内照明产品的消费力度,截至今年前5月,国内LED室内照明企业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量下降了10%-15%。

去年底开始,从海外转战国内市场成为很多LED照明出口企业的第一选择。

GLII通过近期对国内数十家灯饰城和家居广场进行的走访调研发现,90%以上的灯饰商铺已经开始销售LED室内照明灯具产品,剩余10%的商铺也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销售LED室内照明产品,而在去年同期,销售LED室内照明产品的商铺数量占总量的比例还不到4成。

然而,在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产品的销售主要还是以政府和商业工程项目为主,民用市场仍未大规模开启,为何民用市场空间规模如此巨大,但推广起来却困难重重?

除了归咎于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之外,生产企业不重视自身品牌推广、渠道开拓和销售人员培训力度小也是重要的因素。

品牌第一、价格第二

品牌代表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能够触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企业来说,它是无形资产,更是聚集财富的最佳利器。因为品牌,苹果手机在全球销量突破2.5亿部;因为品牌,飞利浦的照明产品比他人贵上多倍,而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

然而,对于国内LED行业来说,这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却也是品牌稀缺的时代。

缺少品牌支撑,国内LED行业像是被抽掉脊椎的软体动物,显得柔弱,显得畸形,毫无生命力可言,经销商不疼,设计师不爱!由于品牌稀缺,经销商在对代理品牌的选择显得谨慎,也显得盲目,纷纷拜倒在组装的裙下;由于品牌稀缺,设计师难以挑选可靠的照明产品,将自己关于光影艺术的理念付诸实践,同时,售后交由谁来做,没有明确的定论。

于是,组装充斥着整个LED终端照明市场,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退居幕后难以被推向台前;价格战此起彼伏,成为企业“杀敌利器”,然而关于价格,永远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方式,最终倒下的是整个行业。

可以说,关注品牌,抛开损人不利己的价格战,才是关注企业自身发展,关注整个行业未来的明智之举。至于品牌如何打造?如何快速打造?如何依托品牌摆脱残酷的价格战,成长成为国内LED照明领域的领军企业?

8月18日上午,CMO大会专场将邀请到鹰雁团队首席咨询师郭云平、国晟光电营销总监汤乃斌等重量级嘉宾发表主题演讲,或者这里会有您想要的答案。

没有渠道,就没有未来

渠道与品牌,是企业抢占市场必备两大法器。而今,国内LED照明行业品牌稀缺,谁都可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龙头,然而,如果缺少渠道的支撑,我们的照明产品将通过怎样的方式,输送到终端消费者的手中?我们树立品牌的意义何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当前,LED照明的渠道还主要以工程设计隐形渠道以及经销商渠道为主。

工程渠道面向政府、大型商业机构,需要协调多方关系,企业要具备雄厚的实力、过硬的政府背景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然而所有这些对于国内多数LED照明企业来说,都是不能碰的软肋;

经销商渠道利用分销、代理、加盟的方式,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该渠道,企业对于经销商盈利能力以及忠诚度缺少把控,如果企业招商政策诱惑力不足,很难找到经销商代理其品牌。同时,如果在选择代理后短期内不能盈利,经销商撤离,倒戈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对于所有非OEM的LED照明企业来说,渠道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提早布局渠道,已经刻不容缓。高工产研张小飞博士断言,“未来三年,渠道将决定传统照明和LED照明战争的胜利者”。当然,还有LED照明内部战争的佼佼者。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